目前在我国,海藻加工贮藏褪色问题无法通过添加色素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食用健康藻类的积极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针对亮蓝及柠檬黄两种着色剂扩大使用范围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后这两种着色剂将可使用到腌渍的藻类中。
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针对亮蓝及柠檬黄两种着色剂扩大使用范围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后这两种着色剂将可使用到腌渍的藻类中。
亮蓝(brilliant blue)又名食用蓝色1号(日本)、食用蓝色2号,属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分子式C37H34N2Na2O9S3,相对分子质量792.86。亮蓝为食用蓝色色素,属于人工合成色素,是由苯甲醛邻磺酸与N-乙基-N- (3-磺基苄基)-苯胺经缩合、氧化而制得的,属于偶氮类化合物。可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中作着色剂用。
在我国GB2014标准中,亮蓝在食品领域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使用到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冷冻饮品、果酱、凉果、坚果、可可制品、即食谷物、香辛料酱、饮料类、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等几十种食品类型中。
此次申请扩大使用范围到腌渍的藻类中,最大使用量为0.025g/kg。
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
04.03.02.03腌渍的藻类0.025以亮蓝计
柠檬黄(tartrazine)又称酒石黄、酸性淡黄、肼黄。化学名称为1-(4-磺酸苯基)-4-(4-磺酸苯基偶氮)-5-吡唑啉酮-3-羧酸三钠盐,为水溶性合成色素。呈鲜艳的嫩黄色,是单色品种。多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饲料、烟草、玩具、食品包装材料等的着色。
在我国GB2014标准中,柠檬黄的使用范围与亮蓝基本一致,仅最大使用量有所不同。次申请扩大柠檬黄的食用后范围到腌渍的藻类中,最大使用量为0.1g/kg。
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备注
04.03.02.03腌渍的藻类0.1以柠檬黄计
为何要扩大使用范围?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腌渍的藻类使用的着色剂只有柑橘黄、高粱红、天然胡萝卜素、甜菜红、β-胡萝卜素和辣椒油树脂等六种。其中,只有柑橘黄可只有柑橘黄可与黄色着色剂,无蓝色着色剂一起复色出绿色,但是柑橘黄属于天然色素,成本高,稳定性差不适宜作为大规模生产的腌渍调味深加工藻类使用。
天然食品大多具有它本身的色泽与香味,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但在食品的加工贮藏过程中长会使其不同程度褪色或完全丧失原有的色泽。因此,为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质、保持良好的色泽,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食用色素来提高食品的商品性。
在腌渍调味藻类中添加亮蓝(同时与柠檬黄复色)复色出人眼最敏感最舒适的黄绿色,仿生天然盐渍裙带菜、盐渍海带等藻类的黄绿色,不但解决腌渍的藻类加工过程中褪色导致色泽品质降低的目的,而且提高了此类产品的商品性。
另外,柠檬黄和亮蓝属于合成色素,合成色素较天然色素具有色泽鲜艳、颜色多样、价格低廉且不易褪色等优点,可以做到产品色泽稳定一致。还可以统一工艺配方和参数,解决因贮藏逐渐褪色导致色泽不稳定的问题,利于标准化。
另一方面,产品的色泽还可以制定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市场。
目前在我国,海藻加工贮藏褪色问题无法通过添加色素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食用健康藻类的积极性。一旦在腌渍的调味藻类中添加亮蓝(同时与柠檬黄复色)复色成类似天然的黄绿色,可极大地促进我国居民选用此类食品的积极性,改变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将大型海藻养殖大国,变成消费大国,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谢谢!
东宝生物人造肉重磅来袭 《动植物双蛋白制品》团体标准启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