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黄原胶的需求近年来一直在增加,市场需求非常可观。阜丰率先开启药用黄原胶的研究与应用,这可能会给黄原胶行业带来新的变革。
由于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复苏,食品级黄原胶的需求近年来一直在增加。食品级黄原胶的价格高于其他级别的黄原胶产品,可以给生产者带来更多的利润。黄原胶大咖阜丰、中轩在近年地发展可圈可点,以下是对黄原胶的市场分析。
2017-2022年中国黄原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黄原胶最初由美国斯比凯可公司发明,是一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发酵生成的生物合成胶,被作为增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黄原胶还能作为驱油剂,在石油采集工业上有重要用途,世界年需求量超过10万吨。
欲分析黄原胶的市场可以阜丰集团为例。阜丰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控制国内约四分之一的味精市场。在味精领域站稳脚跟之余,阜丰也把眼光集中到黄原胶上。阜丰财务总监龚卿礼表示:“公司黄原胶的毛利率超过35%,且需求量增幅很大。”由于味精和黄原胶都是由玉米发酵制成,因此阜丰集团的转型相对顺利。2008年年报显示,黄原胶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5%左右,而李学纯的计划是“通过价格战,将公司黄原胶的市场份额从30%提高50%”。
目前,阜丰公司山东生产基地年产黄原胶8000吨,而内蒙古的三条生产线在今年年底完工之后,公司总产能将达到4.4万吨。
相对而言,外资背景的中轩和金粟却在近年止步不前。华平在入主中轩之后,并没有迅速扩大黄原胶的产能,目前中轩的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而斯比凯可由于内部管理问题,也未能将金粟做大,而是转为品牌运营,为其他企业的黄原胶产品贴牌,斯比凯可的产品很多都由中轩和阜丰生产。
外资企业在成本上没有优势,山东玉米和能源价格都要高于阜丰所在的内蒙。玉米是黄原胶成本构成的大头,今年山东的玉米价格一直在每公斤1.8元左右,而内蒙古的价格仅为每公斤1.6元不到。正是倚仗了内蒙古的资源价格优势,阜丰才敢于挑起价格战。
尽管阜丰祭出降价大旗良机,但国际石油价格仍是制约黄原胶供需的重要因素,国内市场迟迟未能打开也成为阜丰的羁绊。李学纯向记者透露:“目前全球前五大的石油采钻企业都与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国内几大石油巨头却还未开始使用。要改变他们习惯的生产方式并不容易。”
黄原胶的市场需求非常可观,企业的内部竞争也更加激烈,由于地域上的区别,受到人力与原料的限制,黄原胶企业的差异将持续拉大。黄原胶的市场并未完全打开,主要集中在食品与工业上,现阜丰集团率先开启药用黄原胶的研究与应用,这可能会给黄原胶行业带来新的变革。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