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几年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的发生,消费者对市面上售卖的食品选择总会更偏爱于“手工制作”“无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最热切关注的问题了,所以消费者开始更热衷于追求原生态食物了。
“手工制作”相对应的应该是“机械化生产”;与“无添加”相对应的是“使用了食品添加剂”。其实这两者之间并非黑白分明,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模糊空间。
“手工制作”跟“机械生产”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常见的辣椒酱“全手工制作”辣椒酱的流程是:把红辣椒洗净晾干、用菜刀剁碎、把其他的配料剁碎并混合在一起;最后再把混合好的辣椒酱装瓶、密封。
但在现实中,基本上很难做到“完全手工”制作辣椒酱,我们总会借助很多大大小小的机器,比如在辣椒及其它辅料粉碎时会使用搅碎机,搅碎机在粗细和整齐方面较人工更有优势。
其实,“无添加”本身也只是一个文字游戏。最简单的辣椒酱,也会加入盐、油和酒等来调味。油、盐和酒,可以认为是“添加剂”,也可以认为是“原料”。商业化的辣椒酱,在盐、酒之外,还可能加入糖、味精、油、香辛料(比如胡椒、花椒等)。这些东西算不算“添加剂”,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判断。
有的人在意的是“没有添加防腐剂”。我们应该理解:对于容易腐坏,防腐压力比较大的食物,防腐剂增加的安全性远远超过它带来的“可能风险”。实际上,规范使用的防腐剂增加的“可能风险”小到可以忽略。就辣椒酱而言,往往含有大量的盐和酒,并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不添加防腐剂,它也并不容易变坏。所谓的“手工制作辣椒酱,无添加”,无非只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罢了。
讲到这里,大家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了:手工制作安全性真的就高于机械生产吗?其实食品的安全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原料,另一个则是生产过程。
如果我们是“自己制作”,那么可以对所用的原料有比较好的控制。但市面上售卖的“手工制作”的产品,不可能像自己那样去控制原料。消费者往往会怀疑机械生产者会采用“不合格原料”,但需要知道,个人或小商贩的“手工制作”也可能采用“不合格原料”,而且他们的规模更小,监管更难。
至于生产过程产产生的安全问题,最主要是指卫生问题。它并不取决于其是“机械生产”还是“手工制作”,而是取决于生产者的操作方式。也就是说,手工制作可以很卫生,也可以很邋遢。在食品生产中,手工接触的越多,对于食品来说细菌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多。简而言之,手工制作和机械生产哪种更安全,并不由“手工”还是“机械”来决定,而是由他们的生产者来决定。
我们应该理智对待市面上售卖的食品,不要被这些营销话术所蒙骗,更不要被包装上的“手工制作”、“无添加”所影响,食品安全主要把控在生产者手中,只有生产者严格遵守食品加工规范,才能极大程度的减少食品安全的隐患。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谢谢!
薛祖源.浅议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问题[J].上海化工,2012,(2):24--29
张勇.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的刑法调控[J].江西社会科学2013,(5):145-150
李彬.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科技资讯,2011,(35):214-215
孙金沅,孙宝国.我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4):1-6
杨雪宁.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及其安全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3,(15):6916-6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