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冷胶(Gellan Gum),又称凯可胶、洁冷胶,于1978年美国首先发现,由伊乐假单胞菌后来基于r-RNA特征及含有鞘氨醇糖脂被进一步确认为一种革兰氏阴性好氧杆状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所产生的胞外多糖,经过发酵、调pH、澄清、沉淀、压榨、干燥、碾磨制成。结冷胶呈类白色粉末,无特殊的滋味和气味,在150℃时直接分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酸、耐高温、热可逆性,还能抵抗微生物及酶的作用等特性。
more >中文名称 | 结冷胶 | 中文别名 | 凯可胶、洁冷胶 |
英文名称 | Gellan Gum | 外观 | 类白色粉末 |
气味 | 无特殊气味 | 原料 | 微生物发酵而来的多聚糖 |
相对分子质量 | 100万左右 | CAS | 71010-52-1 |
CNS号 | 20.027 | 质量规格标准 | GB 255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结冷胶 |
结冷胶的产生菌原来称为伊乐藻假单胞杆菌,后来基于r- RNA特征及含有鞘氨醇糖脂被进一步确认为一种革兰氏阴性好氧杆状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所产生的胞外多糖。
结冷胶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组织状态,为类白色粉末,无特殊的滋味和气味,约于150℃不经熔化而分解。耐热、耐酸性能良好,对酶的稳定性亦高。不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也不溶于冷水,但略加搅拌即分散于水中。
结冷胶分子结构由一分子葡萄糖醛酸、一分子鼠李糖和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基本单元重复聚合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0万~60万(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凝胶性:结冷胶在水中略加搅拌即可分散,加热后溶解成透明的溶液,冷却后可形成透明、坚实的凝胶;
热稳定性:冷结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结冷胶的凝胶强度在50%左右,而琼脂只有26%;
耐酸碱性、复配性能好。
美国:1978年发现结冷胶,1992年就迅速得到美国FDA的许可可以应用于食品、饮料中,除美国外,还有十多个国家批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
日本:1988年,日本成功地完成了结冷胶的毒理实验并准许结冷胶在食品中应用。
欧洲:1994年,欧共体将结冷胶正式列入食用安全代码(E-418)表中。
中国:1996年,我国批准结冷胶作为食品增稠剂、稳定剂,可在各类食品中按正常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目前实施标准为《GB 255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结冷胶》。